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栗学思
领域: 企业战略  运营管理  领导艺术 
地点: 北京 朝阳
签名: 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商业模式的独特结构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26
  • 博客访问:164271

专家文章

栗学思:“培训大师”为何只能对企业管理隔靴搔痒? 2010-07-08

标签:

 

近年逐步流行的企业管理培训,到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多大帮助,恐怕没人做过调查。作者听过一些自诩为“培训大师”的讲座光盘,感觉很多培训师不是在讲管理,而是在做表演,上蹿下跳,虚张声势。更有甚者,某些培训大师入场时,还故意假么假势请一帮象“上海滩”影片中“打手”之类的人物,低头哈腰排成两列“护卫”“大师”入场,感觉是在滑稽可笑。
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开企业持续盈利之谜,国际管理学界针对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特别是针对企业如何实现持续盈利问题,提出了很多对中国企业家产生很大影响的理论和方法,从八十年代初期全面质量管理、日清日高理论到九十年代的市场营销、整合传播和定位理论,到九十年代底二十一世纪初的流程再造,波特的竞争战略、德鲁克的事业理论,再到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价值转移、利润模式、执行力、蓝海战略、长尾理论、领导力理论等等,我国企业家面对众多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管理培训时装秀”,简直是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些理论一方面可以帮助具有高度理解和消化能力的企业家和经理人利用现代管理理论,结合企业实际,有针对性的解决企业问题,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使很多缺乏经营管理基础和缺少经营管理悟性的企业家和经理人,被一个个“培训大师”忽悠来忽悠去,一个个新名词挂在嘴边:张口流程,闭口目标管理,盲目地跟着管理时尚跑,“培训大师”们在煽呼执行力,他在企业内部也搞执行力建设,“培训大师”们又在忽悠领导力,他也提升企业的领导力。总之,别人煽呼什么,企业家就在企业搞什么,本企业的问题到底在哪里,如何真正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如何实现企业持续盈利,始终还是个未知数。
说来好笑,这有一点像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上流传喝鸡血可以强身,又很廉价,所以人人都喝鸡血一样。流行的东西并不一定真正有价值。
实际上,这不完全是企业家和经理人的错。个别“培训大师”同样根据国际管理理论的风尚或者人们的兴奋点而见风使舵,甚至为了博得人们眼球,不惜在个人简历上造假。据传,前几年一呼百应的执行力大师,号称拥有两个博士后学位,实际上其学位都是花钱买的国外“克莱登”野鸡大学的博士后学位,其“大师”称号也只是自我吹嘘。就是这样一位连学历都要造假的执行力培训大师,在执行力忽悠不下去之后,摇身一变成了领导力大师,在讲什么“管理人员的N项修炼”,我们的企业家和经理人怎么可能从连道德底线都没有的“大师”那里求得真经?
事实上,很多从国外舶来的经营管理方法,我们的很多培训师们,在并没有真正消化的情况下,就在我国巨大的企业经营与管理需求的吸引下,粉墨登场,承担起了传播现代经营管理理论的角色。殊不知,我们的很多“培训大师”几乎很少有在企业工作过的经历,不必说对国际先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没有多少切身感受,就是对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也没有亲身实践,最多也就是被一些企业请去当当独立董事,参加几次董事会,发表一些从书本上学来的最流行的管理词汇,充充高雅而已。有多少企业按照他们开的药方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或者力挽狂澜,起死回生呢?遗憾的是,象牙塔里的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尽管走出了象牙塔,但并没有去深入实践,而是从学校的讲坛,走到了社会的讲坛。他们不肯放下架子,深入企业的经营管理,甘当小学生,在实践中检验和提升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为企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管理改进。也许他们担心去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会露怯,有损自己“大师”的形象。这样的“大师”能有解决企业问题的真知灼见吗?能够向企业家和经理人传授“真知”?
如此浮躁的学风和如此浮躁的“大师”们,自然不可能教会企业如何创造客户需求,如何在实现客户价值、在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盈利。

推荐
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商业模式的独特结构
类别:职业化 |   浏览数(2123)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