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黄森权
领域: 企业战略  运营管理  品牌管理  领导艺术 
地点: 广东 广州
签名: 三正易医应用学院院长
三正易医文化创始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341
  • 博客访问:1053585

专家文章

易经八卦预测的根本原理 2013-05-04

标签: 易经八卦   原理  

   《易》由远古圣王伏羲创造,《周易》为周文王所演。宋代邵康节提出以“万物类象”、由象生卦的“梅花心易”,开创了别开生面的易学应用局面。汉代的京房创立金钱占卜的六爻预测法,使《易经》发展成一套以达致“内省”的心灵哲学伦理系统。

 

   近代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心理状态下,通过占筮得出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结论,乃是常有之事。因求测者潜意识中浮现出的心理事件,会以某种方式与外部事件相吻合。所以,正规的占筮活动可将人的潜意识以象征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显示出心理世界与现实世界奇妙的对应性,即“同时性原理”。人常说,一滴水可反映整个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可反映出天地间某种预定的和谐关系,这就是《易经》的“天人合一”观。

 

  《易经》的筮法与占问过程,正是同时性现象的体现。尽管拈取著草或抛掷硬币以起卦的方法,纯属偶然,但并不妨碍所得卦爻的涵义,与起卦人主观所要了解的事件在性质上的相契合,同时性原理认为,“事件在时空中的契合,并不只是概率,它蕴涵更多的意义,即宏观的诸事件彼此间,以及它们与观察者主观心理状态间,有种特殊的、互相依存的关系”。而《易经》认为,使同时性原理有效的唯一法门,在于求测者要“心诚则灵”(即卦爻辞确实可呈现他心灵的状态),就是说,求测者只有通过坚定诚信的心念来实现卦与事的相契合。

 

                   201305021367486685358.jpg

 

 

 

     同时性现象是事物之间的必然性联系。因此,起卦者借坚定诚信,就可能在随机状态下,使所起之卦与占问之事相契合,所起之卦就有可能以象征的形式,展示起卦人与占问之事同步而行的潜意识,即“同气相求,同类相动”。《易经》的筮法,正是以此种现象为基础建立的。《系辞下》说:“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意思是,一些自然发生的变化、事象,从道理看不相关,但却是相互的征兆或伴随,可由此知彼,彰往察来。《中庸》写道:“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著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对这类现象,可用中国特有的“气”的概念加以说明。所谓“气”,既是物理存在,也是生命、灵性存在,能携带各种各样的信息。“气”有可能连接各种类型、各种等级的事物,并具有全面综合的信息功能,因而能通过其作用,实现各种水平、各种性质同类事物的相互召引、相互感通。“同气相求”、“同类相动”,其实质就是“感应”。圣人正是受此启发而“象之”。既然能将万物的复杂变化模拟成64卦,如再能通过起卦将其激活,使之依照同气相求的原理“运转”起来,与现实事物的发展变化相对应,则便可实现“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

 

  《易传》解释起卦为“感”,“感”的目的是为借助“同气相求”,将可与所问之事对照起来的卦爻找出来。从“气”的观点看,起卦正是“同气相求”的“感应”过程。《系辞上》说,气的作用无形迹可察,其速度之快无法计数,故称其为“神”。可见,感和应虽分先后,但几乎是同时的。

 

        总之,问卦是一种信息感应的沟通,《易经》的体系属于另一套知识和理性。因此,习惯于传统科学理性的人,不能理解占筮,而如果以怀疑排斥的心理对待,发出的气必定产生隔断阻碍的作用,那当然不会“灵验”了。_转自三正易经网:http://www.sanz35.com/news/html/2224.html

推荐
三正易医应用学院院长 三正易医文化创始人
类别:其它 |   浏览数(1941)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